http://www.insight-post.tw/wp-content/uploads/2016/11/logo_01-1.pnglogo transparent logo
  • 專欄評論
    • 亞太戰國策
      歐亞連線
      菊紋日和物語
      貨殖列傳
      南瀛列國考
      CL聽文化
      讀者投書

      川普如何讓墨西哥付錢蓋長城?

      李厚穎:川普要在美墨邊界大興土木蓋長城還要墨西哥掏腰包,墨西哥是否有反制的可能性?

      February 16

      反逆的皇族:金正男之死

      林伯駿:金正男身為一名長期批評北韓政經體制的「皇族」,對於現存體制的維護具有潛在性威脅。

      February 15

      找錢+基礎建設:實現川普政見的關鍵部長趙小蘭

      林玳因、李厚穎:趙小蘭(Elaine Chao):台灣出生、活躍於美國商政界的趙小蘭,將擔任新政內閣中的運輸部長。川普擴大投資美國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的政見,需要一名穩健的運輸部長。在執行、政策行銷、與溝通財源的能力上發揮作用。趙小蘭過去的經歷、成長背景及其人脈,使她成為川普指名的運輸部長的絕佳人選。

      January 24

      葡萄牙民主之父辭世,菁英同溫層的「諸神黃昏」?

      羅卡:葡萄牙民主之父辭世,官熱民冷,民主是否還有市場?

      February 03

      “We Have to Be Prepared” – Interview with Syrian young activists.

      Syrian activists:Youth must be prepared

      January 23

      「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會結束,但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對話敘利亞青年

      敘利亞青年:敘利亞是一個綜合的地方,而我們是比較幸運的那一群。

      December 30

      國鐵分割民營化30年:地方交通何以為繼?

      2017年4月1日,日本國鐵迎來民營化30週年。公共事業該如何在企業損益與社會價值間取得平衡,地區的公共交通又該由誰來完善與守護,預料將是國鐵分割民營化的下個改革議題。

      April 08

      《月薪嬌妻》中的致敬、幽默與現實:看不到細節並不可恥

      郭哲嘉:《月薪嬌妻》在行銷手法或內容反映上,都值得一再玩味。

      February 06

      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政治問題而非食安問題

      本文將撇開政治因素,以日本政府及民間調查之公開資訊為依據,並輔以各國政府食品進出口現狀,試著彌補台日雙方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認知差異。

      November 17

      川大爺時代

      對於如你、我一般的市井小民來說,徹底解讀川普未來四年的財經政策與可能面臨的局面趨勢,或許遠比坐看川大爺與習大大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來得更務實。 川普主打保護主義及企業減稅對台灣第一、二大貿易夥伴 美國、中國利弊得失為何,而台灣電子產業鏈又會受到何種? 川普以擴張財政替代FED擴張貨幣政策,將利於民或壯大財閥呢?

      December 23

      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台灣股市

      提振不起的台股成交量,先廢除眾夫所指證所稅,接續股息股利所得稅扣抵折半, 即使指數9000點附近盤旋,卻不見台股成交量翻揚。 俗話說股市是經濟櫥窗,台股走過輝煌,今日台股病因為何,本週專文為您揭曉。

      December 09

      川普對全球利率的衝擊

      川普競選時,主打推行擴張財政支出,如和觀察當選後金融市場震盪及後續影響?

      November 25

      砂勞越、馬來西亞與汶萊:阿德南逝世的意義

      李振良:阿德南逝世,誰又能平衡大馬與汶萊的關係?

      January 18

      舉國不接受:南海仲裁背後的中國民族主義

      南海仲裁案裁定出一個不利於中國的結果,並且如同預料中國祭出強烈的立場,中國民眾,黨媒,以及官方一致高呼中國的「四不」立場: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仲裁結果,揚言國土一點也不能少,甚至不惜一戰也要「保家衛國」。

      August 19

      為什麼泰國從未被殖民過?

      時至今日泰國人仍會驕傲地說,他們是唯一一個從來沒有被殖民過的東南亞國家。傳統歷史書形容十九世紀是一個弱肉強食、歐美列強蹂躪亞洲的可怕世界。然而,泰國卻在西方入侵東南亞殖民時獨善其身,成為歷史鮮見的殖民免疫國家。究竟是運氣抑或是政策使然,值得令人深思。

      August 05

      聽見台北捷運的聲音:100天創造「地景音樂」

      新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擬在台北捷運百日內推動「地景音樂」,欲將在地文化帶入捷運,打造更有意境之公共空間;今日CL聽文化將從不同角度來觀看音樂在不同國家與不同目的下在公共空間所扮演的角色。

      May 31

      [CL聽文化] 從台北流浪到香港,誰在街頭歌唱?

      ‘Busker’這個詞,源於英格蘭,廣義指街頭彈奏演唱的樂人。而現在,各種形式的街頭藝術表演,也能通稱作’busking’。週末夜晚,我在香港尋找著Buskers。在尖沙嘴、旺角,我看見畫家、手工藝術家,卻鮮少見到音樂表演。畢竟街道人潮擁擠、車水馬龍、店家所播放的樂聲震耳欲聾,從此處不難了解,為什麼歌者在這缺席了。而港鐵香港站、維多利亞碼頭、東旺角一帶,零星的樂人彈著吉他、唱著歌。儘管有些音樂技巧不盡純熟,卻也讓公共空間多了一絲輕鬆。

      December 10

      [CL聽文化] 華語流行音樂是否為中國風轉身?看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決賽

      中國好聲音來到了第四季,本次節目邀請到周杰倫擔任導師,並多次在節目中提到中文歌才是最酷的,無論是中西合併型的周氏中國風音樂,又或者是最傳統的民謠,又甚至是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性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這股中國風是否能夠席捲全球,值得拭目以待並反思其帶來的影響。

      November 02

      春天前的冷戰:普京、川普、奧巴馬的三總統交手

      許睿洋:奧巴馬卸任前對俄國祭出制裁,對川普不盡然是壞事。

      January 03

      聖多美的斷交邏輯,台灣現屆外交的非戰之罪

      羅卡:聖多美的處境和盤算以及其政經和外交脈絡的演化,「台聖邦誼」的消逝早成定局,實為非戰之罪。

      December 29

      客家話在馬來西亞:沙巴客語的想像

      吳佳翰:馬來西亞沙巴擁有龐大的客家語使用人口,如果有好的策略跟政策,可以讓客家話在馬來西亞享有更高的地位。

      December 16
  • 團隊企劃
    • TAI WAN下一步?
      英國脫歐盟公投
      雨傘革命
      阿拉伯之春五週年
      311東日本大震災五週年

      [洞見X貌似實驗室] 會後記錄 – 從海峽到海洋:兩岸還能維持現狀嗎?

      面對兩岸關係,范疇同時強調「能不能維持現狀,其實沒台灣人的事」,強調中美全球競逐局勢下台灣缺乏主動機會的現實。范疇反覆強調,面對區域霸權競逐台灣只會是雙邊的棋子,「台灣中性化」也許會是兩岸甚至亞太局勢的一個可行出路。胡冰對此則提出可以不只台灣中性化,整個島鍊都中性化的島鏈聯邦和平共和國的延伸概念。

      May 23

      [洞見X貌似實驗室] 為臺灣社會注入活水:培養友善、多元人才的環境

      二十年後的臺灣會是什麼樣子呢?這是我期待看到的二十年後:這個西太平洋上的蕞爾小島,可以狹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等優勢,變成能夠培養、吸引、留住國際人才的環境。

      May 19

      [洞見X貌似實驗室] 多元觀眾與本土關懷:20年後台灣的知性節目想像

      2016年的此刻,我們也可以深度觀察與思考臺灣身為「搭橋者」的身份潛力。由於地理上的特殊位置,又因著歷史擁有語言上的共同點,這一年的TIDF(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香港、中國等影像工作者陸續來到影展。受「在中國暗自生產,在臺灣侃侃而談」這個政治現實,面臨壓迫的藝術工作者,來到臺灣這個民主化三十多年的島嶼,看著這些作品播映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與評審。相對較為開放、自由的討論氛圍,臺灣這座島嶼,具備包容這些聲音的潛力,也讓我們重新思索臺灣透過民主化的道路與地理位置,在未來二十年,持續進化、自我學習的可能性。

      May 15

      孤立卻不光榮:聯合王國脫歐三輸

      英國脫歐後在歐洲亦將失去原本可以經由歐盟獲得的影響力,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的影響力,聯合王國都必須由零再開始。對於美國來説,缺少了一個傳統上在經濟和政治均非常親美的盟友在歐洲是一大損失。對於歐盟來説,缺少英國亦有讓歐盟面對俄羅斯將減少一個有核威脅的成員國。

      July 13

      什麼是歐盟的核心價值與目的?

      什麼是歐盟?歐盟的核心理念是否與康德在論永久和平書中所述相牴觸?歐盟的理念又是以什麼方式在憲章跟條約中實現

      July 07

      英國該怎麼優雅退出歐盟?

      儘速談判這個基調是符合英國民眾與歐盟現階段的需求。從政治層面而言,英國脫歐的確助長歐盟成員國內部右派政黨的火焰。再論經濟層面,英國退出歐盟不是一個完結篇,也不是一個所謂經濟自由化的不信任,對英國人而言,這是重新定義英國與歐盟的關係。

      July 06

      2016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攔不住的本土浪潮

      香港的立法會選舉結束了,建制派與泛民的席次重新洗牌,立法會也迎接不少新科議員。這次選舉結果洞見用互動圖表來展示。

      September 06

      [香港佔中專題] 雨傘革命:置之死地而後生

      任何不以暴力推翻政府為目的的群眾運動,打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在政府的優勢談判籌碼下,和談結束。因此所有群眾運動都需要在一開始設想好退場機制,或者至少在情勢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調整摸索出退場的條件、欲達成的目標。一旦達到目標,見好就收,否則恐影響未來運動的資產。香港這次佔中自然也是如此。

      October 05

      [香港佔中專題] 回不去的「東方之珠」

      香港高潮迭起的經濟發展向來擺脫不了「中國因素」。如果我們分析香港奇蹟從何為來?不外乎兩大起源:一是「制度優勢」,來自於英治時期所建立的自由法治體系;二是「歷史機遇」,來自於與中國的密切往來及流動

      October 04

      想了解阿拉伯之春,要看什麼書?

      如果你看完三篇洞見帶來的關於阿拉伯之春五周年的回顧與分析,卻仍有滿腹疑問。阿拉伯世界的人過的什麼樣的日子? 人們有什麼不滿? 統治者又如何官逼民反?他們用什麼社交網站組織活動?想要對該議題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洞見在此為讀者推薦幾本書,多看多讀,打開國際視野的任督二脈。

      March 05

      阿拉伯之春能給世界什麼啟發?

      在前一篇洞見報告-阿拉伯之春五週年回顧當中,我們論及虛弱的政經條件,強大的守舊菁英反撲,嚴重的貧富不均,高估社群媒體力量以及國際政治環境五個原因導致阿拉伯之春幾乎失敗,而埃及與突尼西亞,究竟這兩者的走向為何會不同?

      March 02

      星火燎原的秘密!?阿拉伯世界社群媒體知多少

      時值阿拉伯之春五周年,回顧近年發展,社群媒體顯然並未持續幫助阿拉伯世界邁向民主,五年前創立粉絲專頁協助推翻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的Google工程師古尼姆對社群媒體的特性提出了觀察與反思,讓世人得以正視與思考社群媒體為人所忽視的破壞力。

      February 24

      大破壞之後的大建設

      » RX ONLINE «

      March 25

      日本是如何做土壤液化研究?

      行政院於日前公佈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分佈圖,然而在公開民眾查詢的同時,一連串政治問題也接踵而來。土壤液化潛勢區資料公開化有助民眾了解住家安全,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對應措施。

      March 24

      日本在防災上究竟做了什麼?

      本文洞知識將說明日本政府在海嘯防災對策上的改革,並暫且放下官方說法深入災區,一探改革所遭遇到的困難。

      March 17
  • 書評影評
    • 亞洲, 政治, 書評影評

      香港模式 VS 新加坡模式:亞洲兩小龍的政治歷史反思

      January 25
      北非中東, 書評影評

      當今中東衝突的始端:讀鄂圖曼帝國的殞落

      October 28
      全球, 書評影評, 焦點頭條

      用更長的歷史與更大的視野解讀全球化?讀《全球化的故事》

      September 16
      亞洲, 政治, 文化生活, 書評影評, 焦點頭條

      不平靜的江河兩端:中國人的過去與北韓人的未來

      July 25
  • 洞見報告
    • 全球, 政治, 歐洲, 洞見報告, 經濟

      葡萄牙與安哥拉-鬩牆卻又往來甚密的兄弟之邦

      April 13
      全球, 政治, 洞見報告, 焦點頭條

      「案情不單純」:我們盤點了2016年10個令人推眼鏡的國際趨勢

      January 01
      亞洲, 全球, 政治, 洞見報告

      共和黨即將上台:對中國,和香港都有新的思維

      December 05
      亞洲, 政治, 洞見報告, 焦點頭條

      從香港看美國大選:如坐針氈,香港命運前途未卜

      November 06
      全球, 洞見報告, 焦點頭條, 經濟

      這些年俄羅斯怎麼賣石油與天然氣的?

      October 31
  • 洞知識
    • [洞知識]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March 28
      亞太戰國策, 政治, 洞知識

      無解的沖之鳥爭議:從日本的國際法解釋來思考

      August 09
      全球, 政治, 洞知識, 焦點頭條

      雲端壞人 從網路恐怖分子說起

      May 31
      全球, 團隊企劃, 洞知識, 焦點頭條, 經濟

      投資人-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 是好是壞?

      April 22
      311東日本大震災五週年, 亞洲, 洞知識, 焦點頭條

      日本是如何做土壤液化研究?

      March 24
  • 文化生活
    • 全球, 政治, 文化生活

      為什麼今天我是邊緣人?國際政治級的情人節翻盤指南

      February 14
      全球, 北非中東, 文化生活, 經濟

      漫談中東旅遊行銷

      February 13
      亞洲, 文化生活, 焦點頭條

      用NGO深入四川的香港人:霍文惠與i-action

      January 04
      北非中東, 文化生活, 歐亞連線

      「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會結束,但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對話敘利亞青年

      December 30
  • 國際視野
    • 全球
      亞洲
      歐洲
      北非中東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葡萄牙與安哥拉-鬩牆卻又往來甚密的兄弟之邦

      儘管憑著雄厚的樁腳、媒體喉舌和政壇資源優勢,作為萬年執政黨的「安解」敗選機率甚低,但由於這次是37年來「安解」首次由桑托斯以外的政治人物領軍作戰,這會否為5個月後的選戰帶來意外懸念,現階段實難斷定。同樣值得留意的則是其經濟狀況,隨著油價走勢持續飄忽不定,安哥拉政府已難以準確預測國庫收入,一旦其經濟秩序崩潰,除了國內選舉,非洲大陸中南部的地緣政治局勢、以至「葡語國家共同體」經貿往來等多塊政經版圖,都有機會受到牽動。更進一步而言,以上這些變數,會否誘使「安解」試圖把對葡關係用作籌碼,作為其轉移國內矛盾的群眾心理出口?這段外交關係何去何從,進一步的蝴蝶效應會否出現,值得在接下來的半年繼續觀察。

      April 13

      [洞知識]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傳播部部長:「基於雙方合作,我們對於發展及深化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深具信心。」以人道活動為主軸的馬爾他騎士團,無論在外交或國際法上,皆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它與106個國家有邦交關係,有發行自己的護照、郵票、車牌。馬爾他騎士團──一個看似在以歐洲中古世紀為主題的RPG遊戲或電影才會出現的組織──是如何成為沒有領土的主權國家,而它又為何會與台灣──一個世俗性極高的非天主教國家──產生聯繫?

      March 28

      為什麼今天我是邊緣人?國際政治級的情人節翻盤指南

      蔡松柏:看國際政治,也可以領悟脫離單身的心法。

      February 14

      被宗教與族群操弄的選舉:印尼雅加達省省長鍾萬學

      高祺原: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近兩億人)最多國家,約有9成的國民為穆斯林,同時也有許多種族、語言及宗教信仰並存在這個國家,然而這些差異也成為政客操弄民情的手段。

      May 08

      國鐵分割民營化30年:地方交通何以為繼?

      2017年4月1日,日本國鐵迎來民營化30週年。公共事業該如何在企業損益與社會價值間取得平衡,地區的公共交通又該由誰來完善與守護,預料將是國鐵分割民營化的下個改革議題。

      April 08

      反逆的皇族:金正男之死

      林伯駿:金正男身為一名長期批評北韓政經體制的「皇族」,對於現存體制的維護具有潛在性威脅。

      February 15

      《納粹的孩子》:若名譽能夠傳承,那罪惡是否也應由後代承襲

      C.H: 《納粹的孩子》講述第三帝國時期權力核心中,幾個高級官員兒女的成長經歷,包括後來在納粹政權垮台後,面對父輩犯下的罪刑、世人的排斥與責難,這些納粹的孩子如何看待父親的工作內容,他們在知道所有真相後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形象是否重新改寫。

      May 04

      葡萄牙與安哥拉-鬩牆卻又往來甚密的兄弟之邦

      儘管憑著雄厚的樁腳、媒體喉舌和政壇資源優勢,作為萬年執政黨的「安解」敗選機率甚低,但由於這次是37年來「安解」首次由桑托斯以外的政治人物領軍作戰,這會否為5個月後的選戰帶來意外懸念,現階段實難斷定。同樣值得留意的則是其經濟狀況,隨著油價走勢持續飄忽不定,安哥拉政府已難以準確預測國庫收入,一旦其經濟秩序崩潰,除了國內選舉,非洲大陸中南部的地緣政治局勢、以至「葡語國家共同體」經貿往來等多塊政經版圖,都有機會受到牽動。更進一步而言,以上這些變數,會否誘使「安解」試圖把對葡關係用作籌碼,作為其轉移國內矛盾的群眾心理出口?這段外交關係何去何從,進一步的蝴蝶效應會否出現,值得在接下來的半年繼續觀察。

      April 13

      [洞知識]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傳播部部長:「基於雙方合作,我們對於發展及深化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深具信心。」以人道活動為主軸的馬爾他騎士團,無論在外交或國際法上,皆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它與106個國家有邦交關係,有發行自己的護照、郵票、車牌。馬爾他騎士團──一個看似在以歐洲中古世紀為主題的RPG遊戲或電影才會出現的組織──是如何成為沒有領土的主權國家,而它又為何會與台灣──一個世俗性極高的非天主教國家──產生聯繫?

      March 28

      漫談中東旅遊行銷

      林佩諭:中東旅遊業如何在未來繼續生存與發展,利用危機帶來轉機,是必須思考的難題。

      February 13

      “We Have to Be Prepared” – Interview with Syrian young activists.

      Syrian activists:Youth must be prepared

      January 23

      「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會結束,但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對話敘利亞青年

      敘利亞青年:敘利亞是一個綜合的地方,而我們是比較幸運的那一群。

      December 30

      聖多美的斷交邏輯,台灣現屆外交的非戰之罪

      羅卡:聖多美的處境和盤算以及其政經和外交脈絡的演化,「台聖邦誼」的消逝早成定局,實為非戰之罪。

      December 29

      [洞見報告] 學費抗漲運動:南非青年的覺醒

      南非政府意欲縮減教育經費,研議將於明年調漲10.5%的大學學費。在政府尚未正式發布調漲學費的消息前,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的學生便以佔據並封鎖校園出入口為策略,質疑該舉措將加深國內階級對立,要求政府撤回調漲學費方案。

      December 28

      [洞見報告] 布吉納法索的民主之路?

      » RX ONLINE «

      November 06

      川普如何讓墨西哥付錢蓋長城?

      李厚穎:川普要在美墨邊界大興土木蓋長城還要墨西哥掏腰包,墨西哥是否有反制的可能性?

      February 16

      找錢+基礎建設:實現川普政見的關鍵部長趙小蘭

      林玳因、李厚穎:趙小蘭(Elaine Chao):台灣出生、活躍於美國商政界的趙小蘭,將擔任新政內閣中的運輸部長。川普擴大投資美國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的政見,需要一名穩健的運輸部長。在執行、政策行銷、與溝通財源的能力上發揮作用。趙小蘭過去的經歷、成長背景及其人脈,使她成為川普指名的運輸部長的絕佳人選。

      January 24

      一手拿錢一手拿劍:川普的外交戰略與東亞局勢

      林伯駿:川普版的現實主義即將牽動東亞的局勢發展。

      January 14

      [亞太戰國策] 澳洲的新政府與新挑戰

      今年9月14日,艾伯特遭到同黨議員騰伯爾(Malcolm Turnbull)在黨內投票中以54對上44的票數挑戰成功,被迫下台。騰伯爾是五年來第四位宣誓就職的總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2013年帶領自由黨贏回政權的艾伯特下台一鞠躬?澳洲近年來又面臨著如何的經濟困境?騰伯爾上任後對於澳洲政局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September 29

      [貨殖列傳] 非典型荷蘭病

      「荷蘭病」意指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產業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產業衰落的現象。台灣執意全力扶持ICT產業也算得上是「非典型荷蘭病」。倘若台灣這樣的畸形趨勢與壟斷思維繼續下去,不僅所謂的「經濟升級轉型」注定淪為空中樓閣,連吸納近六成人口數的服務業也恐無翻身之日,勢將成為高勞力密集。而意識病因是動症下藥的第一步。

      July 24

      [洞見報告] 大洋洲:10億、15萬和1200

      在諾魯的難民營傳出管理不當的霸凌醜聞後,澳洲的阿巴托政府便開始加緊腳步積極處理這些難民問題,包括修定移民法制定難民簽證,期間也有議員提出廢除永久難民簽證的提案,但很快被最高法院駁回。目前領有三、五年短期難民簽證的難民能夠有三到五年的居留權,並前往較缺人手的鄉村及工廠工作,然而這項政策仍然受到部分人士批評,因為這些簽證一但到期,難民們仍然面臨被遣返的命運。

      July 03
logo
  • 專欄評論
    • 亞太戰國策
      歐亞連線
      菊紋日和物語
      貨殖列傳
      南瀛列國考
      CL聽文化
      讀者投書

      川普如何讓墨西哥付錢蓋長城?

      李厚穎:川普要在美墨邊界大興土木蓋長城還要墨西哥掏腰包,墨西哥是否有反制的可能性?

      February 16

      反逆的皇族:金正男之死

      林伯駿:金正男身為一名長期批評北韓政經體制的「皇族」,對於現存體制的維護具有潛在性威脅。

      February 15

      找錢+基礎建設:實現川普政見的關鍵部長趙小蘭

      林玳因、李厚穎:趙小蘭(Elaine Chao):台灣出生、活躍於美國商政界的趙小蘭,將擔任新政內閣中的運輸部長。川普擴大投資美國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的政見,需要一名穩健的運輸部長。在執行、政策行銷、與溝通財源的能力上發揮作用。趙小蘭過去的經歷、成長背景及其人脈,使她成為川普指名的運輸部長的絕佳人選。

      January 24

      葡萄牙民主之父辭世,菁英同溫層的「諸神黃昏」?

      羅卡:葡萄牙民主之父辭世,官熱民冷,民主是否還有市場?

      February 03

      “We Have to Be Prepared” – Interview with Syrian young activists.

      Syrian activists:Youth must be prepared

      January 23

      「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會結束,但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對話敘利亞青年

      敘利亞青年:敘利亞是一個綜合的地方,而我們是比較幸運的那一群。

      December 30

      國鐵分割民營化30年:地方交通何以為繼?

      2017年4月1日,日本國鐵迎來民營化30週年。公共事業該如何在企業損益與社會價值間取得平衡,地區的公共交通又該由誰來完善與守護,預料將是國鐵分割民營化的下個改革議題。

      April 08

      《月薪嬌妻》中的致敬、幽默與現實:看不到細節並不可恥

      郭哲嘉:《月薪嬌妻》在行銷手法或內容反映上,都值得一再玩味。

      February 06

      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政治問題而非食安問題

      本文將撇開政治因素,以日本政府及民間調查之公開資訊為依據,並輔以各國政府食品進出口現狀,試著彌補台日雙方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認知差異。

      November 17

      川大爺時代

      對於如你、我一般的市井小民來說,徹底解讀川普未來四年的財經政策與可能面臨的局面趨勢,或許遠比坐看川大爺與習大大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來得更務實。 川普主打保護主義及企業減稅對台灣第一、二大貿易夥伴 美國、中國利弊得失為何,而台灣電子產業鏈又會受到何種? 川普以擴張財政替代FED擴張貨幣政策,將利於民或壯大財閥呢?

      December 23

      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台灣股市

      提振不起的台股成交量,先廢除眾夫所指證所稅,接續股息股利所得稅扣抵折半, 即使指數9000點附近盤旋,卻不見台股成交量翻揚。 俗話說股市是經濟櫥窗,台股走過輝煌,今日台股病因為何,本週專文為您揭曉。

      December 09

      川普對全球利率的衝擊

      川普競選時,主打推行擴張財政支出,如和觀察當選後金融市場震盪及後續影響?

      November 25

      砂勞越、馬來西亞與汶萊:阿德南逝世的意義

      李振良:阿德南逝世,誰又能平衡大馬與汶萊的關係?

      January 18

      舉國不接受:南海仲裁背後的中國民族主義

      南海仲裁案裁定出一個不利於中國的結果,並且如同預料中國祭出強烈的立場,中國民眾,黨媒,以及官方一致高呼中國的「四不」立場: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仲裁結果,揚言國土一點也不能少,甚至不惜一戰也要「保家衛國」。

      August 19

      為什麼泰國從未被殖民過?

      時至今日泰國人仍會驕傲地說,他們是唯一一個從來沒有被殖民過的東南亞國家。傳統歷史書形容十九世紀是一個弱肉強食、歐美列強蹂躪亞洲的可怕世界。然而,泰國卻在西方入侵東南亞殖民時獨善其身,成為歷史鮮見的殖民免疫國家。究竟是運氣抑或是政策使然,值得令人深思。

      August 05

      聽見台北捷運的聲音:100天創造「地景音樂」

      新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擬在台北捷運百日內推動「地景音樂」,欲將在地文化帶入捷運,打造更有意境之公共空間;今日CL聽文化將從不同角度來觀看音樂在不同國家與不同目的下在公共空間所扮演的角色。

      May 31

      [CL聽文化] 從台北流浪到香港,誰在街頭歌唱?

      ‘Busker’這個詞,源於英格蘭,廣義指街頭彈奏演唱的樂人。而現在,各種形式的街頭藝術表演,也能通稱作’busking’。週末夜晚,我在香港尋找著Buskers。在尖沙嘴、旺角,我看見畫家、手工藝術家,卻鮮少見到音樂表演。畢竟街道人潮擁擠、車水馬龍、店家所播放的樂聲震耳欲聾,從此處不難了解,為什麼歌者在這缺席了。而港鐵香港站、維多利亞碼頭、東旺角一帶,零星的樂人彈著吉他、唱著歌。儘管有些音樂技巧不盡純熟,卻也讓公共空間多了一絲輕鬆。

      December 10

      [CL聽文化] 華語流行音樂是否為中國風轉身?看第四季中國好聲音決賽

      中國好聲音來到了第四季,本次節目邀請到周杰倫擔任導師,並多次在節目中提到中文歌才是最酷的,無論是中西合併型的周氏中國風音樂,又或者是最傳統的民謠,又甚至是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性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這股中國風是否能夠席捲全球,值得拭目以待並反思其帶來的影響。

      November 02

      春天前的冷戰:普京、川普、奧巴馬的三總統交手

      許睿洋:奧巴馬卸任前對俄國祭出制裁,對川普不盡然是壞事。

      January 03

      聖多美的斷交邏輯,台灣現屆外交的非戰之罪

      羅卡:聖多美的處境和盤算以及其政經和外交脈絡的演化,「台聖邦誼」的消逝早成定局,實為非戰之罪。

      December 29

      客家話在馬來西亞:沙巴客語的想像

      吳佳翰:馬來西亞沙巴擁有龐大的客家語使用人口,如果有好的策略跟政策,可以讓客家話在馬來西亞享有更高的地位。

      December 16
  • 團隊企劃
    • TAI WAN下一步?
      英國脫歐盟公投
      雨傘革命
      阿拉伯之春五週年
      311東日本大震災五週年

      [洞見X貌似實驗室] 會後記錄 – 從海峽到海洋:兩岸還能維持現狀嗎?

      面對兩岸關係,范疇同時強調「能不能維持現狀,其實沒台灣人的事」,強調中美全球競逐局勢下台灣缺乏主動機會的現實。范疇反覆強調,面對區域霸權競逐台灣只會是雙邊的棋子,「台灣中性化」也許會是兩岸甚至亞太局勢的一個可行出路。胡冰對此則提出可以不只台灣中性化,整個島鍊都中性化的島鏈聯邦和平共和國的延伸概念。

      May 23

      [洞見X貌似實驗室] 為臺灣社會注入活水:培養友善、多元人才的環境

      二十年後的臺灣會是什麼樣子呢?這是我期待看到的二十年後:這個西太平洋上的蕞爾小島,可以狹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等優勢,變成能夠培養、吸引、留住國際人才的環境。

      May 19

      [洞見X貌似實驗室] 多元觀眾與本土關懷:20年後台灣的知性節目想像

      2016年的此刻,我們也可以深度觀察與思考臺灣身為「搭橋者」的身份潛力。由於地理上的特殊位置,又因著歷史擁有語言上的共同點,這一年的TIDF(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香港、中國等影像工作者陸續來到影展。受「在中國暗自生產,在臺灣侃侃而談」這個政治現實,面臨壓迫的藝術工作者,來到臺灣這個民主化三十多年的島嶼,看著這些作品播映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與評審。相對較為開放、自由的討論氛圍,臺灣這座島嶼,具備包容這些聲音的潛力,也讓我們重新思索臺灣透過民主化的道路與地理位置,在未來二十年,持續進化、自我學習的可能性。

      May 15

      孤立卻不光榮:聯合王國脫歐三輸

      英國脫歐後在歐洲亦將失去原本可以經由歐盟獲得的影響力,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的影響力,聯合王國都必須由零再開始。對於美國來説,缺少了一個傳統上在經濟和政治均非常親美的盟友在歐洲是一大損失。對於歐盟來説,缺少英國亦有讓歐盟面對俄羅斯將減少一個有核威脅的成員國。

      July 13

      什麼是歐盟的核心價值與目的?

      什麼是歐盟?歐盟的核心理念是否與康德在論永久和平書中所述相牴觸?歐盟的理念又是以什麼方式在憲章跟條約中實現

      July 07

      英國該怎麼優雅退出歐盟?

      儘速談判這個基調是符合英國民眾與歐盟現階段的需求。從政治層面而言,英國脫歐的確助長歐盟成員國內部右派政黨的火焰。再論經濟層面,英國退出歐盟不是一個完結篇,也不是一個所謂經濟自由化的不信任,對英國人而言,這是重新定義英國與歐盟的關係。

      July 06

      2016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攔不住的本土浪潮

      香港的立法會選舉結束了,建制派與泛民的席次重新洗牌,立法會也迎接不少新科議員。這次選舉結果洞見用互動圖表來展示。

      September 06

      [香港佔中專題] 雨傘革命:置之死地而後生

      任何不以暴力推翻政府為目的的群眾運動,打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在政府的優勢談判籌碼下,和談結束。因此所有群眾運動都需要在一開始設想好退場機制,或者至少在情勢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調整摸索出退場的條件、欲達成的目標。一旦達到目標,見好就收,否則恐影響未來運動的資產。香港這次佔中自然也是如此。

      October 05

      [香港佔中專題] 回不去的「東方之珠」

      香港高潮迭起的經濟發展向來擺脫不了「中國因素」。如果我們分析香港奇蹟從何為來?不外乎兩大起源:一是「制度優勢」,來自於英治時期所建立的自由法治體系;二是「歷史機遇」,來自於與中國的密切往來及流動

      October 04

      想了解阿拉伯之春,要看什麼書?

      如果你看完三篇洞見帶來的關於阿拉伯之春五周年的回顧與分析,卻仍有滿腹疑問。阿拉伯世界的人過的什麼樣的日子? 人們有什麼不滿? 統治者又如何官逼民反?他們用什麼社交網站組織活動?想要對該議題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洞見在此為讀者推薦幾本書,多看多讀,打開國際視野的任督二脈。

      March 05

      阿拉伯之春能給世界什麼啟發?

      在前一篇洞見報告-阿拉伯之春五週年回顧當中,我們論及虛弱的政經條件,強大的守舊菁英反撲,嚴重的貧富不均,高估社群媒體力量以及國際政治環境五個原因導致阿拉伯之春幾乎失敗,而埃及與突尼西亞,究竟這兩者的走向為何會不同?

      March 02

      星火燎原的秘密!?阿拉伯世界社群媒體知多少

      時值阿拉伯之春五周年,回顧近年發展,社群媒體顯然並未持續幫助阿拉伯世界邁向民主,五年前創立粉絲專頁協助推翻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的Google工程師古尼姆對社群媒體的特性提出了觀察與反思,讓世人得以正視與思考社群媒體為人所忽視的破壞力。

      February 24

      大破壞之後的大建設

      » RX ONLINE «

      March 25

      日本是如何做土壤液化研究?

      行政院於日前公佈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分佈圖,然而在公開民眾查詢的同時,一連串政治問題也接踵而來。土壤液化潛勢區資料公開化有助民眾了解住家安全,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對應措施。

      March 24

      日本在防災上究竟做了什麼?

      本文洞知識將說明日本政府在海嘯防災對策上的改革,並暫且放下官方說法深入災區,一探改革所遭遇到的困難。

      March 17
  • 書評影評
    • 亞洲, 政治, 書評影評

      香港模式 VS 新加坡模式:亞洲兩小龍的政治歷史反思

      January 25
      北非中東, 書評影評

      當今中東衝突的始端:讀鄂圖曼帝國的殞落

      October 28
      全球, 書評影評, 焦點頭條

      用更長的歷史與更大的視野解讀全球化?讀《全球化的故事》

      September 16
      亞洲, 政治, 文化生活, 書評影評, 焦點頭條

      不平靜的江河兩端:中國人的過去與北韓人的未來

      July 25
  • 洞見報告
    • 全球, 政治, 歐洲, 洞見報告, 經濟

      葡萄牙與安哥拉-鬩牆卻又往來甚密的兄弟之邦

      April 13
      全球, 政治, 洞見報告, 焦點頭條

      「案情不單純」:我們盤點了2016年10個令人推眼鏡的國際趨勢

      January 01
      亞洲, 全球, 政治, 洞見報告

      共和黨即將上台:對中國,和香港都有新的思維

      December 05
      亞洲, 政治, 洞見報告, 焦點頭條

      從香港看美國大選:如坐針氈,香港命運前途未卜

      November 06
      全球, 洞見報告, 焦點頭條, 經濟

      這些年俄羅斯怎麼賣石油與天然氣的?

      October 31
  • 洞知識
    • [洞知識]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March 28
      亞太戰國策, 政治, 洞知識

      無解的沖之鳥爭議:從日本的國際法解釋來思考

      August 09
      全球, 政治, 洞知識, 焦點頭條

      雲端壞人 從網路恐怖分子說起

      May 31
      全球, 團隊企劃, 洞知識, 焦點頭條, 經濟

      投資人-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 是好是壞?

      April 22
      311東日本大震災五週年, 亞洲, 洞知識, 焦點頭條

      日本是如何做土壤液化研究?

      March 24
  • 文化生活
    • 全球, 政治, 文化生活

      為什麼今天我是邊緣人?國際政治級的情人節翻盤指南

      February 14
      全球, 北非中東, 文化生活, 經濟

      漫談中東旅遊行銷

      February 13
      亞洲, 文化生活, 焦點頭條

      用NGO深入四川的香港人:霍文惠與i-action

      January 04
      北非中東, 文化生活, 歐亞連線

      「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會結束,但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對話敘利亞青年

      December 30
  • 國際視野
    • 全球
      亞洲
      歐洲
      北非中東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葡萄牙與安哥拉-鬩牆卻又往來甚密的兄弟之邦

      儘管憑著雄厚的樁腳、媒體喉舌和政壇資源優勢,作為萬年執政黨的「安解」敗選機率甚低,但由於這次是37年來「安解」首次由桑托斯以外的政治人物領軍作戰,這會否為5個月後的選戰帶來意外懸念,現階段實難斷定。同樣值得留意的則是其經濟狀況,隨著油價走勢持續飄忽不定,安哥拉政府已難以準確預測國庫收入,一旦其經濟秩序崩潰,除了國內選舉,非洲大陸中南部的地緣政治局勢、以至「葡語國家共同體」經貿往來等多塊政經版圖,都有機會受到牽動。更進一步而言,以上這些變數,會否誘使「安解」試圖把對葡關係用作籌碼,作為其轉移國內矛盾的群眾心理出口?這段外交關係何去何從,進一步的蝴蝶效應會否出現,值得在接下來的半年繼續觀察。

      April 13

      [洞知識]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傳播部部長:「基於雙方合作,我們對於發展及深化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深具信心。」以人道活動為主軸的馬爾他騎士團,無論在外交或國際法上,皆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它與106個國家有邦交關係,有發行自己的護照、郵票、車牌。馬爾他騎士團──一個看似在以歐洲中古世紀為主題的RPG遊戲或電影才會出現的組織──是如何成為沒有領土的主權國家,而它又為何會與台灣──一個世俗性極高的非天主教國家──產生聯繫?

      March 28

      為什麼今天我是邊緣人?國際政治級的情人節翻盤指南

      蔡松柏:看國際政治,也可以領悟脫離單身的心法。

      February 14

      被宗教與族群操弄的選舉:印尼雅加達省省長鍾萬學

      高祺原: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近兩億人)最多國家,約有9成的國民為穆斯林,同時也有許多種族、語言及宗教信仰並存在這個國家,然而這些差異也成為政客操弄民情的手段。

      May 08

      國鐵分割民營化30年:地方交通何以為繼?

      2017年4月1日,日本國鐵迎來民營化30週年。公共事業該如何在企業損益與社會價值間取得平衡,地區的公共交通又該由誰來完善與守護,預料將是國鐵分割民營化的下個改革議題。

      April 08

      反逆的皇族:金正男之死

      林伯駿:金正男身為一名長期批評北韓政經體制的「皇族」,對於現存體制的維護具有潛在性威脅。

      February 15

      《納粹的孩子》:若名譽能夠傳承,那罪惡是否也應由後代承襲

      C.H: 《納粹的孩子》講述第三帝國時期權力核心中,幾個高級官員兒女的成長經歷,包括後來在納粹政權垮台後,面對父輩犯下的罪刑、世人的排斥與責難,這些納粹的孩子如何看待父親的工作內容,他們在知道所有真相後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形象是否重新改寫。

      May 04

      葡萄牙與安哥拉-鬩牆卻又往來甚密的兄弟之邦

      儘管憑著雄厚的樁腳、媒體喉舌和政壇資源優勢,作為萬年執政黨的「安解」敗選機率甚低,但由於這次是37年來「安解」首次由桑托斯以外的政治人物領軍作戰,這會否為5個月後的選戰帶來意外懸念,現階段實難斷定。同樣值得留意的則是其經濟狀況,隨著油價走勢持續飄忽不定,安哥拉政府已難以準確預測國庫收入,一旦其經濟秩序崩潰,除了國內選舉,非洲大陸中南部的地緣政治局勢、以至「葡語國家共同體」經貿往來等多塊政經版圖,都有機會受到牽動。更進一步而言,以上這些變數,會否誘使「安解」試圖把對葡關係用作籌碼,作為其轉移國內矛盾的群眾心理出口?這段外交關係何去何從,進一步的蝴蝶效應會否出現,值得在接下來的半年繼續觀察。

      April 13

      [洞知識]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傳播部部長:「基於雙方合作,我們對於發展及深化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深具信心。」以人道活動為主軸的馬爾他騎士團,無論在外交或國際法上,皆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它與106個國家有邦交關係,有發行自己的護照、郵票、車牌。馬爾他騎士團──一個看似在以歐洲中古世紀為主題的RPG遊戲或電影才會出現的組織──是如何成為沒有領土的主權國家,而它又為何會與台灣──一個世俗性極高的非天主教國家──產生聯繫?

      March 28

      漫談中東旅遊行銷

      林佩諭:中東旅遊業如何在未來繼續生存與發展,利用危機帶來轉機,是必須思考的難題。

      February 13

      “We Have to Be Prepared” – Interview with Syrian young activists.

      Syrian activists:Youth must be prepared

      January 23

      「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會結束,但必須為明天做準備。」- 對話敘利亞青年

      敘利亞青年:敘利亞是一個綜合的地方,而我們是比較幸運的那一群。

      December 30

      聖多美的斷交邏輯,台灣現屆外交的非戰之罪

      羅卡:聖多美的處境和盤算以及其政經和外交脈絡的演化,「台聖邦誼」的消逝早成定局,實為非戰之罪。

      December 29

      [洞見報告] 學費抗漲運動:南非青年的覺醒

      南非政府意欲縮減教育經費,研議將於明年調漲10.5%的大學學費。在政府尚未正式發布調漲學費的消息前,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的學生便以佔據並封鎖校園出入口為策略,質疑該舉措將加深國內階級對立,要求政府撤回調漲學費方案。

      December 28

      [洞見報告] 布吉納法索的民主之路?

      » RX ONLINE «

      November 06

      川普如何讓墨西哥付錢蓋長城?

      李厚穎:川普要在美墨邊界大興土木蓋長城還要墨西哥掏腰包,墨西哥是否有反制的可能性?

      February 16

      找錢+基礎建設:實現川普政見的關鍵部長趙小蘭

      林玳因、李厚穎:趙小蘭(Elaine Chao):台灣出生、活躍於美國商政界的趙小蘭,將擔任新政內閣中的運輸部長。川普擴大投資美國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的政見,需要一名穩健的運輸部長。在執行、政策行銷、與溝通財源的能力上發揮作用。趙小蘭過去的經歷、成長背景及其人脈,使她成為川普指名的運輸部長的絕佳人選。

      January 24

      一手拿錢一手拿劍:川普的外交戰略與東亞局勢

      林伯駿:川普版的現實主義即將牽動東亞的局勢發展。

      January 14

      [亞太戰國策] 澳洲的新政府與新挑戰

      今年9月14日,艾伯特遭到同黨議員騰伯爾(Malcolm Turnbull)在黨內投票中以54對上44的票數挑戰成功,被迫下台。騰伯爾是五年來第四位宣誓就職的總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2013年帶領自由黨贏回政權的艾伯特下台一鞠躬?澳洲近年來又面臨著如何的經濟困境?騰伯爾上任後對於澳洲政局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September 29

      [貨殖列傳] 非典型荷蘭病

      「荷蘭病」意指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產業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產業衰落的現象。台灣執意全力扶持ICT產業也算得上是「非典型荷蘭病」。倘若台灣這樣的畸形趨勢與壟斷思維繼續下去,不僅所謂的「經濟升級轉型」注定淪為空中樓閣,連吸納近六成人口數的服務業也恐無翻身之日,勢將成為高勞力密集。而意識病因是動症下藥的第一步。

      July 24

      [洞見報告] 大洋洲:10億、15萬和1200

      在諾魯的難民營傳出管理不當的霸凌醜聞後,澳洲的阿巴托政府便開始加緊腳步積極處理這些難民問題,包括修定移民法制定難民簽證,期間也有議員提出廢除永久難民簽證的提案,但很快被最高法院駁回。目前領有三、五年短期難民簽證的難民能夠有三到五年的居留權,並前往較缺人手的鄉村及工廠工作,然而這項政策仍然受到部分人士批評,因為這些簽證一但到期,難民們仍然面臨被遣返的命運。

      July 03
mobile-logo
  • 專欄評論
    • 亞太戰國策
    • 歐亞連線
    • 菊紋日和物語
    • 貨殖列傳
    • 南瀛列國考
    • CL聽文化
    • 讀者投書
  • 團隊企劃
  • 書評影評
  • 洞見報告
  • 洞知識
  • 文化生活
  • 國際視野
    • 全球
    • 亞洲
    • 歐洲
    • 北非中東
    • 非洲
    • 美洲
    • 大洋洲
HomePosts Tagged "Payback"
客座專欄, 文化生活, 焦點頭條, 美洲

[黑潮來襲] 黑白無間道──音樂跨界的美麗與哀愁 (下)

» RX ONLINE «

November 12
5
a
  • 關於我們
  • 人才招募
  • 合作夥伴
  • 來信投稿
  • 分類介紹
  •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16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All rights reserved.